这个行当发展到唐代基本上到顶了,就像北方农业的亩产发展到唐代也基本上到顶了一样。彼时陆路平均三十里一驿,驿站往往修建了非常不错的院落(住人),有附属于驿站的农田(种粮)、草场(喂马)、林地(樵采做饭),允许对外营业赚钱,极大便利了公私往来和消息传递。
唐代有很多诗往往带“驿”字,盖因文人墨客也喜欢住驿站,无他,环境清幽、整洁,有的驿站甚至有荷花池塘可供观景,收费也不贵。
到了后期唐政府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将驿站承包给地方富户,不收钱,不收税,但朝廷也不再补贴,基本上很好地承担了官员往来、军情传递的任务。
汉魏以来的驿站当然不能和唐代比,差远了,整个体系很不健全,密度也没那么高,尤其是南方,更是存在大片空白缺失地带。再加上战争的摧残,急需重建——对很多郡县而言,其实是第一次建设驿站。
“若天下广设驿站,需要多少驿户?又要多少马匹?”邵瑾问道。
“若百里一驿,至少十万户、驿马七八万匹。”范汪说道:“大驿站备马数匹,小驿站靠健步送信。”
晋末长剑 第1380章 新差事(上)(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