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现在也不是不能考虑晋廷的招安了,但具体投降哪一方,可就有说道了。
邵勋如果指望曹嶷归顺后往青州安插官员、驻扎军队以及索要太多的钱粮,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对这种人还是要打,别指望温水煮青蛙慢慢收编。
“现在不是动曹嶷的时候。”邵勋说道:“听闻君还带来几位渤海俊彦?”
“是。皆为渤海高氏子弟,曾一同起兵对抗匈奴。”
“可速召来。”邵勋说道。
邵乂立刻让随从召高氏子弟入见。
趁着这个间隙,他简略地介绍了下渤海高氏的情况。
王浚仗夷建威,纵横河北时,妻舅崔毖借着他的权势,获得了平州刺史、东夷校尉之职。
清河崔氏在河北人望很高,于是征辟了一批河北士人、豪强前往平州。
其中,渤海高瞻与其叔父高隐先率数千家部曲庄客依附王浚避乱,后来发现王浚实在不像样,于是依附清河崔氏的崔毖,迁往辽东。
倒不是说崔毖有啥不得了的本事,事实上他确实比王浚好,但能力一般。
最关键的是,崔毖是崔琰曾孙,冀州士人之首,子孙世为冀州冠族——崔家在冀州的名望,就像王家在青徐的名望一样,天然具有吸引力。
安平韩氏的韩恒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投奔辽东崔毖。
除这两家之外,冀州大大小小的士族举家奔往辽西、辽东的太多了,他们还利用名望、关系网,为崔毖招揽辽西流民——河北战乱不休,很多人避地辽西、辽东,因为那边相对太平。
晋末长剑第542章 人心与对症下药(下)(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