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的人性还原法,其得到的认知范畴,仅限于“人与人”,讲人应该如何与人打交道。
所以它是儒学,不是物理也不是化学。
所有认识都是用来指导行为的,那么认知如何指导行为,并且在实践中指出一条明确的成长路线,就是第二论的内容。
在讲成长路径之前,我们需要讨论几个问题,也是前面第一讲中埋下的伏笔。
第一个问题,孔子与笛卡尔
笛卡尔运用的意识还原法,与孔子运用的人性还原法,有什么不同?主要就是针对的问题不同,笛卡尔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与神”,而孔子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与人”。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顯示名稱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留言 *
隐蛾 子学三论及批判(中)(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