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码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是如此,从《氾胜之书》的“二岁不起稼,则一岁休之”到《齐民要术》的原话“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说的就是休耕,易地。
可印度这边不同,印度是不需要休耕的,更让陈曦肝疼的地方在于,如果不算他开挂,中国直到宋朝前后才有旱稻,真等到推广开来基本需要到宋真宗年间。
实际上宋真宗敢于去泰山封禅的底气就是咸平之治,在这一期间,宋真宗广泛推广占城稻,开垦荒地,推进各种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开始疯狂增加,这也是檀渊之盟的时候,宋真宗能说出百万以下岁币随意的基础。
因为这家伙搞外战不行,怂的拿不出手,但搞发展非常强,国内税收入库拉高到了鼎盛的水平,然而这些的基础实际上就是有占城稻更高的亩产,带来的更多的脱产人口进入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之中。
不提武功和版图这些东西,只提国内发展繁荣程度,宋真宗其实是合格的,可泰山封禅在此之前皇帝之间的默认其实是盛世一统,开疆扩土,自身有重要到无可匹敌的功绩,足以纂刻铭文流传千古。
正是因为这种默认,始皇帝,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在鼎盛的时候才会去泰山封禅,倒霉的李二准备了好久,结果彗星冲日,直接躺平任朝堂随便锤,也就没去了。
神话版三国 第四千一百八十三章 陈曦最大的敌人(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