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泛滥,就像祸水之波,永不能绝。生两岸而灭两岸,无非天道至理,日月盈缩,周而复始罢了。
后来烈山氏徒步长河两岸,走遍每一处水眼,一步一痕,万里反复,苦思长河永治之法。
据《静虚想尔集》记载——
“衣衫褴褛,披发赤足,时人常见于河堤,以为长河野人。”
有人说烈山氏徒步长河的行为,是苦心治河。有人说他是借名以察水族军势,才有后来逐龙于海——那时候长河还为龙皇所掌。
但无论怎么说,烈山人皇对长河的治理,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至于炼龙皇九子为九镇,已经是后来的事情,算得上治水定鼎之作。此后长河永晏。
今天的长河,是已经被降服了的长河。
降服了很多年!
长河如龙,龙腹抵着观河台,龙身压着九镇,又有敖舒意数十万年的调和。
这才说,在诸方互不同属、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几乎是分节式的镇压不同河段,也能稳住长河形势。
事实上诸方今日治河,仍是以九镇和观河台的固有格局为主。
姜望曾亲临九镇石桥,以乾阳赤瞳洞察了石桥的每一处细节,极其细致地观察这封印术的巅峰成就。在学习封印术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了长河。
长河龙君以烈山人皇设九镇的心得相送,让姜望进一步了解九镇封印,以寻求封印第二天人态的办法。此即龙君之赠礼。
这份心得,就是敖舒意手录他和烈山对谈九镇的《九镇暇谈》,说是烈山人皇和长河龙君之间的暇谈,更像是师徒授业,挚友交流。
赤心巡天 第二十五章 使此镇如不周(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