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匮和钟玄胤都肃然。
姜望道:“今日姜某坐在这里,心中委实有感——我曾寿蟪蛄,而今春秋度。我曾如井中蛙,已见天之大。”
曾经那个在屋顶上牵着妹妹仰望星空,壮志豪言也不过是带着妹妹到处飞行的少年,如今拿月摘星也不在话下。
他坐在那里,五官在天光外,但并不晦隐。就像他一路走来的轨迹,那么深刻而清晰。
“姜望五岁知世有超凡,从此春秋练剑,寒暑不辍。十四岁考进庄国枫林城城道院外门,历生死而累道勋,十七岁方才吞丹入道——这一路走来,颇多坎坷,不必言尽。唯知求道艰难,人生漫漫,夜长不知天尽处,路远不知竟何年!”
环阁而立的九张大椅,并没有主次之分,但他此刻坐在那里,俨然是绝对的中心。而他这样说道:“世有高门,公侯累代。世有大宗,显赫绵延。世有贫家子,代代躬身为牛,耕种二亩薄田,血汗相滴,不能岁丰。”
钟玄胤本来在书简上随手刻划,顺着姜望十七岁入道的言语:“……十九岁黄河摘魁,二十岁神临,二十三洞真,二十有九,已证绝巅。大道如青天,抬头即见。”
但听到姜望这段话说完,又默默地将这些话抹掉了。
十二年入道,十二年成道。
这便是坐在这里的姜真君。
历尽生死劫,穷极所有燃一秋。
这也是坐在这里的姜真君。
怎能轻佻地说……抬头即见呢?
今日坐在这里的姜望,是昔日种种经历的交汇。
他说高门,说大宗,说贫家,语气里并没有怨愤。
赤心巡天 第二章 在我剑下鸣(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