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又有人提及,今有两年三熟制,与汉魏时一年一熟不一样,故建议降低每亩田租,但多收一次,即夏粮收获后征一次夏税,秋粮收获后征一次秋税。夏秋二税亦可试着并在一起收。”褚裒又道:“不过大王否决了,认为税负过重。”
刘泌轻轻颔首。
“此为田租。”褚裒说道:“户调绢三匹、绵三斤,此亦为国朝旧制。输布者,加五分之一,麻三斤,此为新制。”
新制之下,照顾到有些地方不产绢帛,那么可用各色布冲抵,代价是多五分之一,即原本三匹绢的,就变成三匹又24尺布。
“另有庸。每户出一丁,每年二旬力役,可出绢抵充,每日三尺,出六十尺(1.5匹)便可免此力役。”
“租庸调之外,另纳地税,每亩别课二升谷,以为义仓,赈济之用。”
褚裒说完,刘泌快速心算了一下。
一户百姓每年的赋税开支是:粮六斛、绢四匹半、绵三斤。
赋税以外也有开支,这个其实才是大头。
以一家五口计,一年省着点吃需要60斛以上的粮,这是考虑到补充大量野菜、果蔬、牛羊奶之后的最低数字,其实是吃不太饱的,如果要吃饱,再加30斛。每亩用种子四升,五十亩就要20斛种子。
衣服、鞋子、头巾之类的开支,两三年一套,平均每年一匹布的样子。
村社集体活动,如社日节之类,平均一年的支出是二三斛粮。
日常用品支出,这个姑且算与家庭养殖、农闲出外佣工收入相抵。
综合算下来,一户每年至少支出粮90-120斛、绢布五匹半、绵麻三斤。
那么收入呢?
假设五十亩地,粟麦亩收三斛、杂粮亩收一斛半,两年三熟制下,每年大约收一百八十八斛粮豆。
晋末长剑第886章 改制(下)(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