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醒酒汤后,仆婢擦了擦案几,将碗收走。
王衍站起身,将一叠黄纸送到邵勋面前,道:“按明公之意,粗粗捋了个章程出来。”
邵勋点了点头,接过看了起来。
王衍回了座位,轻声道:“十余年来,文武地位渐转,士人多有不安,明公当真要行此大事?”
邵勋粗粗看完,道:“太尉以为如何?”
王衍还是有点眼光的,他看到了最近十几年——其实不止,二十多年前就有苗头了——文武逆转的现状。
士族从事武职的少,当文官的多。但文官不一定不能掌握军队,在士族社会,这不是什么难事。
但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局势日益崩坏,士人逐渐失去对军权的把控,武夫开始慢慢攫取权力。
说起来,有点类似史上东晋的情况。京口武人集团快速崛起,逐步掌握了军事话语权。但掌握了军队,伱并不一定能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最后双方厮斗了许久,一直是文大于武,直到刘裕横空出世,用无可辩驳的军功,让士人闭嘴,被迫向他屈服。
但屈服归屈服,门阀士族实力仍在。
刘裕要拉拢他们,让他们为自己的新朝服务,因为要治理那么大的国家,没有门阀士族配合是不可能的,武力只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
在士族这一边,他们也不能对刘裕逼得太紧,万一人家破罐子破摔,直接动用武力屠戮你满门呢?到了最后,无非就是妥协罢了。
王衍提的其实也是这件事,只听他说道:“明公定要注意‘文武调和’。明公靠武人起家,但如果武人窜起太快,发展到极致,会怎样?”
“会变成魏博军事选举制,由牙兵们选举节度使。”邵勋心中暗暗吐槽。
当然,这是胡扯。社会风气改变没那么快,也没有那个社会基础,软硬条件都不匹配,不至于到那个地步。
晋末长剑第684章 试点(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