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裒拱了拱手,道:“明公所愿,无外乎辟田亩、均户版、纳赋役三事。”
“王公知我。”邵勋赞道。
王裒出身城阳王氏,居于营陵——此县原属城阳,后入东莞,再入北海。
祖父王脩(王修)乃曹魏名士,父亲王仪曾为司马昭司马,被杀之后,终身不出仕晋国,在营陵乡里治学,教授门生,名气极大。
当然,王裒并非那种死读书之人,事实上很有机变。
他曾有个学生被县里抓役,苦不堪言,请他代为说情。
王裒嘴上说你的学问还没到可以免役的水平,不愿写信走后门,但到了服役之期,他亲自担着饭食,儿子带着盐、豉、草鞋,随从门徒千余人,为这個学生送行。
县令见了,颇为“惭愧”,全县上下以为“羞耻”,于是免去了这个门生的劳役。
名士做事的手段,啧啧,甚至还能引为一段佳话。
人家可不是读书读傻了的人!
邵勋了解了王裒的名气地位后,表其为城阳太守。
王裒立志不为晋臣,婉拒之。
于是辟其为梁国监察御史,巡视城阳、北海二郡,王裒思虑再三,在门徒们的劝说下,有些倾向于答应了。
邵勋对此心知肚明,他也很愿意用王裒。
这个人和燕国刘翰一样,都是在一州之内名望很高的士人,门徒众多,影响力很大。得到他们的认可,对稳固地方局势至关重要。
晋末长剑第664章 抚理(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