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庾珉失笑道:“以王国来说,诸王就国,方置属官。若不就国,大国置守士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如此而已。郡侯、县公视同小国,若不就国,亦只有卫士六十人而已。”
“那我这县公能就国否?”邵勋问道。
“君想就国便可就国,不想就国便罢。”庾珉看着他,认真地说道:“按制,鲁阳国相、丞、傅、友、文学、三卿等有品级之官,皆由朝廷选任,朝廷支俸。而今朝廷却不太可能选官了,也不可能为你养官、养兵,你当量力而行,自置属僚,报予朝廷,尚书台那边应无大碍。”
说到这里,庾珉状似无意地感慨了句:“文君侄女真是好福气,嫁人可用国公之礼,得御赐朱服,很多宗王之女亦不得这般风光。”
邵勋会意,立刻说道:“我与文君,自小相识,情分非凡。分别之后,日思夜念,已非文君不娶。”
庾珉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也是担心邵勋中途变卦,于是再确认一番。
现在得到了明确的回答,为邵勋在朝中使劲的时候,理由也更充分了。
“这几日,我会多写几封书信,遣人带至颍川。”庾珉又道:“年后会有一些颍川俊异前往梁县,君可考较一番,能用则用,不能用就算了。”
邵勋了然。
方才他表态一定娶庾文君为正妻后,庾珉便投桃报李,介绍颍川士人——多半是他当郡中正时点评过的——前来任职。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的事情,事实上表明了政治倾向。
从今往后,颍川这个人杰地灵之处向他敞开了大门。
(本章完)
晋末长剑第237章 体系(上)(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