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人定定地看着。
后面的人交头接耳,互相询问,然后再扭头看看那面“邵”字大旗。
旗帜仿佛有魔力般,一下子镇定了人心。
“不逃了!”有勇少年挣脱了母亲的手,在父亲气急败坏的目光中,飞快地抢过一匹马,翻身而上,疾驰而出,声音远远传来:“我随鲁阳侯击贼,爷娘勿忧,去去便回。”
他的举动鼓舞了不少人,又有十余壮士奔出。
有人一边走,一边破口大骂:“一帮贼子,当我襄城无人耶?”
还有人回头看了一眼,道:“逃又能逃到哪去?若贼渡河追来,还是一个死,不如拼了。”
众人都避开了他的目光。
人一上百,形形色色。
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本就很正常。
王弥大军杀来,众皆逃亡,有些人被裹挟其中,本就不情不愿。如今鲁阳侯渡河击贼,看到主心骨了,勇猛之士自然愿意追随旗下,保卫桑梓。
河西岸的军士已经停了下来,在河岸草地上列阵。
王阐、郝昌等河北将领指挥着本部三千三百余人,在工匠的带领下伐木,制作简易浮桥。
石桥、永兴、南山以及刚刚组建完毕的李家防,各抽调两百府兵,计八百人,携带马匹、部曲、器械,先期渡河。
所有船工都来到了河西岸,将一名名士兵、一匹匹马渡过去。
晋末长剑第202章 来了,都来了(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