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不要王国军了?”邵勋问道。
“刘洽在东海、兰陵、下邳等地募得数千人,这就是王国军。”糜晃说道。
“那中尉你……”邵勋感觉有些不妙。
难道我真的要成为禁军将领了?
“司空在东海,刘洽也在东海。”糜晃只说了这一句话,但意思很明了,现在天天跟在司空屁股后面转的是刘洽,不是他糜晃。
司空或许认为他们保住洛阳是大功,但刘洽跟着他一起逃亡,也是功劳啊。
都说功莫过于救驾,刘洽有点那意思了。
“中尉要当左卫将军或右卫将军了?”邵勋问道。
他知道,自己的王国中军将军多半泡汤了。
糜晃摇了摇头,道:“和张方差不多。”
这什么话?邵勋有些无语,张方是冯翊太守,加右将军。其中,本官是第五品太守,加官是第三品将军。难道糜晃也是……
“弘农太守(第五品)、西中郎将(第四品)。”糜晃补充了一句:“张方攻洛阳的路上,弘农太守弃官而逃,空了出来,便给我了。司空的意思是让我整饬好弘农郡,为西征做准备。”
邵勋了然。
“你可能会担任殿中将军。”糜晃又道:“掌禁军一部,司空还是很喜欢你的。”
在洛阳中军编制完全时(超过十万步骑),左右卫将军各辖三部司马、五部督及殿中将军(员额不一)。
其中,精锐重甲步兵、弓兵、弩兵由三部司马统率,骑兵由五部督统率,剩下的杂七杂八的轻步兵统归诸位殿中将军管带。在那个时候,每一位殿中将军统率的轻步兵数量不会低于五千人,甚至更多。
晋末长剑第104章 殿中将军(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