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也不藏着掖着,为邵勋稍稍解释了一番。
颍川庾氏并非源于名门望族。
后汉年间,先祖庾乘在县衙做门吏。名士郭泰非常赏识他,“见而拔之,劝游学宫”。后来,庾乘因儒学出名,但拒绝了征辟,没有出仕。
庾乘有二子。
长曰庾嶷,魏时至太仆卿,后来又没落了,“其后支脉不显”。
次曰庾遁,魏时为太中大夫。
庾遁有四個儿子,因为家族主修儒学,故仕途坎坷,只有长子庾峻、次子庾纯出来做官,前者为太常博士,专门给皇帝讲讲经学,后者得罪了权贵贾充,被免官。
庾遁孙辈的情况差不多,因为“时重老庄而轻经史”,混得不上不下。
庾峻这一支相对好一些,长子庾珉担任颍川郡中正,三子庾敳出任吏部郎。
其他支脉就差多了,庾亮之父庾琛就只在朝中当个小官,声名不显。
上次邵勋护送庾敳的时候,见到庾琛一家在城内的宅第被司马冏征用毁坏,全家“蜗居”乡下,便是他们家地位的真实反应。
时人虽然没对门第有严格划分,但已经出现“士族”、“小姓”、“寒素”的说法了。
士族也被称为“世族”,影响力巨大,庾峻这一支传下来的庾敳便可勉强称为“士族”,因为他们至少在颍川郡还是颇有声望的。
但庾家大着呢,成员众多,其他支脉可就不行了。
像庾遁长兄庾嶷这一脉,在士人眼里,已经可称为“贫寒”,虽然他们依然衣食丰足。
晋末长剑第29章 规划(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