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们这类要远封的人,最好就是招募十五六岁且了无牵挂、子然一身者,操练个几年,年岁上去后,就是一支可战之军,而且只有他们有可能跟着去远成他乡。
「练兵是对的。」邵裕说道:「大兄并非文弱之辈,当和武夫多多亲善,可防肘腋之变。若实在做不了此事,那就要用对人。数月前吕罕班师回辽东,说在车师后国碰到了慕容之子慕容恪。
此人今年不过十九岁,带起兵来就十分老练了,更难得的是此人极为忠厚,在慕容氏那一大家子里真是个异类。三兄有此人,若能善意笼络,当有大用。听说他已在为慕容恪找寻妻室了,可谓关怀备至。」
「三弟其实并非文弱之人。」邵璋说道:「他在汲郡练过两千郡兵,征辽时带过黄头军,出临渝山,一路至徒河、险渎,打过几仗。后来镇压拓跋鲜卑叛乱,擂鼓助威,复编练朔州世兵。真论起来,比我战阵经验丰富。他只是更喜欢读书作诗、打理财计罢了。」
邵裕没有反驳。
他们几个其实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又有谁真的对兵事一窍不通呢?说精通不精通的,那也要看跟谁比了。
晋末长剑 第1455章 兄弟(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