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看着顾正臣,欣慰地笑了起来:“你倒是给了我们一条教导之路,日后先生教导,完全可以将内容写在纸张之上,以大字书写,悬于堂中,引弟子共读、共识、共学、共记。如此好办法,老朽为何从未想到过。”
朱标惭愧不已:“宫内悬挂字画不少,孤也没想过,这种方式也可用于文教之事。”
顾正臣摆了摆手:“以大字书于纸张之上,这种方式在宫廷内部尚可,但对于句容、民间,极是不当。须知,这纸张的成本可不少,长此以往,寻常先生负担不起。”
穷苦人家读书练字,轻易不会使用纸张,而是在沙子里练字,只有交课业,默写整篇文章,写作等情况下,才会使用纸张。
先生也都是穷酸的,一个个固穷要气节得很,他们手里的纸张有限,一张纸让他们写几个大字,这是要了他们的命,县衙若出这笔钱,也未必扛得住。纸张在明代初期,依旧属于轻奢产品,远远到不了“铺张浪费”的地步。
“若不如此,该如何做?”
大明:寒门辅臣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文教利器:黑板(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