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进迷宫,林年不准备乱闯,他按照李卿给他看过的笔记本上的地图前进,在走了约莫八百米的样子,右侧经过的通道口数到第二十三个的时候停下。
第二十三个过道口内的场景基本一致,烧烫色的地砖,墨绿的墙壁,五米一根的日光灯管,随机重复的广告牌,只不过这条过道没那么长,一眼看得到头,可看到头的那边也是一模一样的一条过道,完全没有什么特征上的区别。
难怪说迷宫内极容易迷路,正常的迷宫再怎么说也是会特地设下一些标志性的东西以供参考寻路,但尼伯龙根的迷宫完全就是相同的路段无限拼凑在一起,只要你走得够远,稍微一乱,那么你就别再想原路返回了,方向感这种东西在地下是几乎不存在的,没有参照物,指南针因为磁场失灵的状况下,一旦迷路再想离开就只有碰运气了。
这意味着暴力拆迁法就失去了效果,如果事先很清楚迷宫的终点在哪一个区域——比如很多大型迷宫都喜欢将终点设置在中央的位置,那么比赛的人就可以通过翻越迷宫的墙壁来直线抵达一个大概的终点位置。
林年最开始也是准备这么做的,但真正走进迷宫后,他就清楚暴力拆迁法基本没有用武之地,立体的迷宫基本不存在拆迁的可能,动则几千米,数十公里的迷宫直径更是让拆迁成为了一个笑话,更不要提拆迁体力的消耗问题。
所以这算是一种“针对”么?林年想。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无实物表演(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