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将自己对于“死亡”的所有看法,都汇入到了这首曲子中。
同样是死亡。
两位世界音乐史里程碑式的音乐家,在自己的绝笔作品中,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定义。
柴可夫斯基的死亡,是《第六交响曲“悲怆》中的痛苦和挣扎,他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中,关注的点,是“个人”。
而莫扎特的死亡,是《安魂曲》中,充满了“天国的光芒。就像是《圣哉经》中铜管与合唱的辉煌交织起,其中涌现的,更像是一个“上帝”视角,对迎接死亡的坦然与神圣的态度。
两首曲子,同样是展现“死亡美学”。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顯示名稱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留言 *
我女友是大提琴家 第446章 是选择挣扎,还是宿命(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