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沉默了一会儿,没有开口,但杨畅代替孔融回答了,“有几个中亚家族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办法加入大学之中,所以在人手培养出来了之后,他们推动文举进行另一个方案。”
也就是不进行细致的分配,而是组成专家团。
这个提议深深地打动了孔融,或者更为直接的一点在于,这种玩法极大的强化了孔氏的权柄,道德仁义出自于儒家的经典,中原社会的普世道德体系的根基就是如此,而孔子是这套道德体系的建立人,后世不管是哪个版本,其实都只是在这里面进行修缮,很难跳出这套框架。
哪怕是要在细枝末节上动手段,也得讲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想要凭空造一套东西,掀翻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基础的框架,非常困难,哪怕是后世经历了二十世纪的革命,有些东西依旧是根植在社会体系之中,属于无法拔除的节点。
这也是所有国外传入的经典,都需要进行本土化的原因。
孔融不算是非常的聪明,在智力上肯定不如当前长安的那一批人,但孔融所接受到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传家,是真正成体系,真正嵌入社会根基的那种玩意儿。
神话版三国 第四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互算计(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