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会徐州南部诸郡就很典型了。沼泽遍地,百姓挖河底淤泥垫高一部分土地,形成一个个岛屿状的高地。高地上种满了粮食,人来往各处高地全靠小木船。
或者通过长围圈出一部分水域,然后将水排干,开辟成农田。
一辈辈人经营下来,洼地慢慢变高,沼泽渐渐消失,环境就是这么改造过来的。
所以后世江北、淮南那片地方,出现了无数以“圩”、“埭”、“垸”为后缀的地名——这三个字,都是堤岸的意思。
在这样的环境中打仗,说实话步兵比骑兵好使,哪怕是冬天。
如果有敢战的步兵,完全可以利用地势围困住一部分骑兵,主动出击,将其消灭。
即便不敢战,先据城而守,任你来打,拼着地方损失严重,在撤退的时候追击,也能斩杀一大部分骑兵——甚至是马匹已经大面积病死,全靠徒步撤退的“骑兵”。
说实话,邵勋以前还有些怀疑,现在基本信了。
历史上南朝能守住半壁江山,一次次击退规模庞大、兵力是他们几倍的北朝入侵,不是没有原因的。
南朝最后其实是死于消耗战,叠加内乱之后,扛不住了。
晋末长剑第1047章 会(完整版)精彩评论( 則)